航班誤點暴露出服務“軟肋”
近段時間以來,飛機航班誤點的事故頻頻發生。對此,民航系統計劃下半年開始開展航班延誤專項治理,對責任單位加大處罰力度,影響嚴重者或被取消航班時刻。
據相關部門跟蹤世界各地空中旅行情況的報告披露,就航班準時起飛和抵達而言,中國內地機場和航空公司的表現最差。今年1月份,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表現墊底,航班準時起飛率僅為29%。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航班準時起飛率排名倒數第二。由于航班延誤導致的航空公司與旅客之間的沖突不斷,而少數旅客的過激行為導致的危害飛行安全的事故也時有發生。
客觀地講,導致航班誤點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其中,天氣原因是航班誤點的首要因素;機場流量控制是另一個導致航班“塞機”的主因。此外,少數旅客不遵守登機規則,隨意延誤登記時間,也會導致飛機無法正點起飛。
不過,由于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導致的航班誤點,則是其中最應該引起關注的問題。這些自身原因包括人為故障、機場安排出現問題、機械原因及管理不當等。據統計,在發生航班不正常情況時,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占4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已連續三年位居航班不正常原因首位。除此以外,航空公司服務不到位,信息不暢通等問題,加劇了乘客對航班誤點的反感,有些甚至還引發了群體性事件。
目前,雖然我國的航空公司在硬件上與國際民航先進水平相差無幾,但在軟件上與先進管理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責任不清、管理質量不高、企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較為突出。服務意識差是航空業的一大“軟肋”,在航班延誤發生前后,一些航空公司信息不公開透明,對因為自身原因導致的延誤缺乏解釋,態度傲慢,為乘客提供的食宿、賠償等相關補償措施不到位等,都是導致乘客對航空公司評價不高的誘因。
不僅如此,航空公司作為服務性的企業,應主動為航班延誤承擔責任,因為不管怎么說,作為承擔運輸乘客任務的第一責任人,完全有義務也有責任承擔相關的損失,并向乘客做好解釋說明工作。這其實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
此次民航管理部門針對航班延誤問題突出的航空公司,采取處罰甚至取消航班時刻的做法,實際上就是要求航空公司從自身做起,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延誤。這是一種內控制度,也是加強自身管理的舉措,自然會受到乘客的歡迎。
因此,雖然導致飛機誤點的原因有多種多樣,但從這個角度講,航空公司的最佳策略不是想方設法推卸責任,而是應該主動承擔責任,做好與乘客的信息溝通,取得乘客的理解與配合,從而化解由此產生的矛盾和沖突。當然,在航空公司做好內部管理的同時,加強機場管理水平、加快空域管理改革等,也是減少航班延誤的必要之舉。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