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區域發展快車 航空經濟“撲面而來”
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提到民航,代表、委員們的話題已不再僅僅局限在機場、飛機這些大家已經非常熟悉的事物上,而是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民航給區域經濟轉型發展帶來深刻變化的航空經濟上。代表、委員們對航空經濟的認識越來越
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提到民航,代表、委員們的話題已不再僅僅局限在機場、飛機這些大家已經非常熟悉的事物上,而是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民航給區域經濟轉型發展帶來深刻變化的航空經濟上。代表、委員們對航空經濟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呼聲越來越高。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到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要翻一番。要實現這個目標,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有效途徑之一。
航空運輸方式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時空觀念,直接影響著人們經濟活動的區位選擇。不僅如此,正如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李家祥所說,這幾年,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民航業戰略地位的不斷凸顯,各級政府對發展民航業的認識越來越深入、站位也越來越高。特別是航空經濟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助推作用,已經在很多省(市、自治區)政府形成共識。
航空經濟發展熱情高漲
正是由于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國際機場(簡稱“史基浦機場”)的存在,每天最新鮮的郁金香第一時間運往全世界。依托史基浦機場,上個世紀70年代,荷蘭的鮮花種植商從歐洲鮮花生產霸主一躍成為全球大鱷,目前世界近2/3的鮮花出口源自荷蘭。史基浦機場,不僅穩固了荷蘭的鮮花霸主地位,也促進了當地鮮花種植的產業升級。
如此美好的事情,對很多中國人來說,從前只能投去羨慕的眼光。但隨著中國民航的快速健康發展,機場的合理布局,民航的便捷性惠及越來越多的地區和百姓。
在廣西南寧吳圩國際機場(簡稱“南寧機場”)附近,幾年前落戶了一個臺灣花卉產業園區。名貴的鮮花每天通過機場運往東南亞、中國香港等地。廣西以農業為支柱產業,整個自治區有多個蔬菜生產基地,是我國“南菜北運”的重要基地。廣西向我國北方地區、香港等地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輸出名貴水果、蔬菜,全靠航空運輸。南寧機場不僅讓當地人“走出去”,把外商、游客“請進來”,也讓地區的特色產品飛向了世界。
在內陸省份江西,以南昌機場為中心,依托“一干七支”的機場體系和航線網絡體系,通過民航發展特色旅游,打造了旅游特色機場群。近年來,江西民航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去年,江西機場集團的旅客吞吐量超過了700萬人次。民航讓“紅色旅游”更加紅火,使“紅色旅游”成為當地GDP增長的助推器。
然而,就像很多地區看到了機場的產業集聚功能一樣,廣西、江西兩省區并不滿足于讓人和物發生位移。
在多年發展的基礎上,南寧市依托南寧機場建立的綜合保稅區,以帶動農業產業鏈的升級,帶動新興產業的逐步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副主任覃建寧介紹,下一步,南寧機場也將建立以農產品加工為核心產業的航空經濟區,以促進新興產業在廣西的蓬勃發展。隨著2012年南昌江北機場正式跨入4E級國際機場行列,其航空經濟推動步伐進一步加快。在《南昌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建設臨空制造業基地、空港物流樞紐、航空快遞中心、國際性商務服務中心等,開辟臨空臨港偏好為指向的產業新區和現代新城,布局裝備制造高端零部件、電子信息產品、生物科技、醫療器械制造研發等臨空高科技產業,以及高端商貿、休閑、旅游、會展、物流等臨空現代服務業的目標。“目前一些依賴航空經濟的產業,正在從沿海轉移到內地,江西要抓住這個機會。”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志武說。
快速發展之勢強勁
航空經濟是一個長期孕育的過程,有的地區已經綻放了絢麗的花朵。
截至2012年底,共有27個省(市、自治區)的51個城市先后提出54個臨空經濟區的規劃與設想,涉及51個機場(包括新開建機場)。其中,旅客吞吐量在1000萬人次以上的21個機場所在地區全部規劃了臨空經濟區;旅客吞吐量在500萬人次-1000萬人次的機場中,有81.8%的機場所在地區,規劃了臨空經濟區。
目前,鄭州、重慶等地航空經濟快速發展之勢引起眾人關注。
正是在今年兩會召開期間,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批復指出,“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對于優化我國航空貨運布局,推動航空港經濟發展,帶動中原經濟區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促進中西部地區全方位擴大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負責河南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產業集聚區)工作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大衛對鄭州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談到航空經濟,他說,沒有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簡稱“鄭州機場”),哪里能有綜合保稅區?哪里有蘋果手機最大生產基地的落戶?如此先進的高科技制造業落戶鄭州,倚賴于機場的存在。“民航的發展讓我們有效地挖掘了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潛力。”他說。
張大衛介紹,規劃的批復,實際上為包括中原經濟區在內的中部地區的對外開放、產業轉移升級等,構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新高地。其意義是在經濟全球化、國際產業分工深度調整的情況下,內陸地區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找準了自己的位置。
同富士康落戶河南一樣著名的是惠普電腦制造商以及富士康在重慶的安營扎寨。這兩個全球著名IT企業向重慶拋出橄欖枝后,吸引了全球更多的IT企業來重慶建廠。全球的IT版圖上多了一個重要節點——重慶。而能讓重慶快速融入全球IT產業經濟的“功臣”之一便是航空。
以機場作為重要引擎的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建成第一年,出口筆記本電腦已突破1000萬臺大關,累計貨值達34.2億美元。其中,惠普項目出口856萬臺,宏碁項目出口170萬臺。計劃到“十二五”末期,形成年8000萬臺以上的筆記本電腦生產能力,包括一批關聯項目在內,產值將超過5000億元。“依靠高科技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21世紀,一定倚賴航空這種運輸方式。重慶保稅港區已經實現了和重慶機場的無縫連接,今后的目標是航空物流產業繼續發展壯大。”全國人大代表、重慶保稅港區開發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林說。
發展之基不斷筑牢
在認識了航空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之后,如何更好地推動本地區航空經濟發展也成為代表、委員熱切關注的話題。
“航空經濟,在充分發揮機場的產業聚集效應的同時,能夠有力地拉動區域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當然,要發展好航空經濟,要有綜合交通樞紐作支撐。綜合交通樞紐就像一張網,民航是其中最重要的點。”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
明年,北京第二機場即將動工開建。圍繞新機場建設,北京將大力發展臨空經濟,打造新航城,培育促進北京地區特別是南城發展的新戰略增長極。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認為,建設新航城,在合理規劃布局和建設高端化、標準化、便利化的配套設施,實施新航城的整體營銷與品牌打造戰略,制定科學的招商引資策略的同時,規劃機場綜合交通網絡體系,推動形成綜合交通樞紐非常重要。
馬志武介紹,要想充分發揮航空經濟的作用,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構建一個完整的交通運輸體系很有必要。有了一張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南昌周邊的城市也能享受到航空經濟的輻射作用,讓航空經濟的受益范圍不斷擴大。
同樣是內陸地區的河南省,其綜合交通體系的打造,就像一雙有力的手,在多個區域連接成片的基礎上,讓民航發揮與更廣大區域聯系的優勢,有力地推動河南經濟的跨越轉型發展。“公路、鐵路的四通八達,同民航相配合,使之在資源配置上發揮更強大的功效。我們建立了航空港綜合試驗區后,資源配置的效率進一步提升,使河南多個地區都能依托機場,與我國乃至世界的多個地區發生直接聯系。”張大衛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空業減排任重道不遠
- 下一篇:航空業迎來季節性改善和周期性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