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私人消費是通航發展的未來支撐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今日民航IFLY
我國公務航空市場發展勢頭如何?通用航空能否在“十三五”迎來發展大勢?帶著這些問題,《今日民航IFLY》特別邀請多位公務與通用航空業內專家,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分析與觀點。
通用航空范疇很廣,從定義講,是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括工農業生產作業飛行,企業和個人的商務或娛樂飛行,飛行培訓、醫療救援、氣象探測等公益飛行活動,領域龐雜。而不同性質的飛行所使用的航空器也多種多樣,既有單發、多發活塞飛機,也有渦槳、渦扇飛機。
在中國,隨著通航產業的不斷發展,在傳統的工農業作業和飛行培訓之外,空中游覽以及短途客貨運輸等新興通航業務開始迅速發展,體現出了通航產業往大眾消費領域以及民生相關業務拓展的新趨勢。相比美國的消費航空在整個通航產業中的占比超過60%,中國的消費航空才剛剛起步,占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從成熟市場的經驗看,支撐行業發展的恰恰是消費航空,這也是我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的原因所在。
前不久,中國民航局運輸司就下發了《通用航空包機飛行(短途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從經營許可、航線及時刻、運營管理和地面服務保障4個層面對短途客貨運輸部分進行了規范。可以說,該管理辦法的推出,正是順應了社會的需求。
目前,在國內整個交通運輸體系當中,無論是航空公司,還是高鐵,都既有長處也有短處。如航空公司,在三四線城市的機場或偏遠地區就很難運營,因為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這時,通用航空的輕小型飛機就恰好能滿足這樣的客貨運需求。相比上百座位級的中大運輸飛機一天飛一班,十幾座的小飛機一天可以飛五六班。這樣既能滿足客運需求,也能為乘客提供更多選擇,對航空公司和其他交通方式是一種有效補充。
同時,在發生自然災害等緊急特殊情況時,具備靈活機動特點的通航客貨運輸也能及時發揮重要作用。另外,在內蒙古、新疆等地面交通體系不夠完善的區域,發展通用航空也是一項很好的民生工程。
通航飛機短途客貨運輸與高鐵、航空公司干線運輸、支線運輸一樣,都是服務于不同細分市場的交通工具,彼此是互補關系。整個運輸體系和結構如果越來越和諧、越來越完善,中國的運輸市場也會和美國等通航發達國家一樣成熟而完善。
中國的通航市場剛剛開始,很多服務領域的需求等待挖掘。民航局等政府主管部門出臺政策法規,是為了要讓市場中的主體各自做好需要提供服務的區間。但要真正釋放出市場需求潛力并不簡單,需要各方的努力和配合。
在宏觀層面,通航運營環境亟待改善。業界一些專家認為,國內現有通航領域的法律法規,套用運輸航空公司的規章標準,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通航企業建立及運營的制度成本。此外,宏觀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通用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跟進,對通航產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中觀層面,通航領域的行業協會與有能力、有資源的大企業需要積極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共同致力于改善行業發展環境。同時,協會組織自身也應加強自律,在提升服務品質、建立運營標準等方面為局方集思廣益。
在微觀層面,企業自身管理水平是目前比較大的挑戰。通航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優秀人才的支撐,而現在市場中急缺真正有資質的管理人員、飛行人員和機務人員。
因此,想要讓通航產業真正能夠走向大眾、服務于大眾,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專業人員培養以及合適的法規,缺一不可。
吳景奎
本文作者系德事隆航空大中華及蒙古地區國際銷售副總裁。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空乘客信息泄露咋那么容易?
- 下一篇:航空企業制裁游客 莫借文明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