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駕駛艙門自始至終未曾打開
昨天,相信很多人已經被載旗航的一則消息刷屏了,和你一樣,小編也在圍觀。直至在一社交平臺上看到這樣幾條留言:
“給機組送錢的吧?”“這是心得有多大,才能想到用鋼筆劫機?”“這是一道送分題,鋼筆都不知道自己有了兇器這個定義。”......
還有更多,隨便放出幾條供大家觀瞻。說實話,看到吃瓜群眾們如此熱衷地討論,小編心里卻有一種莫名異樣的感覺。該如何形容呢?直到南航乘務長杜花花投來了這篇文稿,小編恍然:這種感覺,就是人們所謂的“同理心”吧。
請不要在遇到危險時才想起乘務員是客艙里唯一可以救你的人
昨天上午各種微信群都被載旗航的事件刷了屏。
我看著我制服里人畜無害的Lamy鋼筆,不禁后背一涼......我問我的小伙伴,“你說我要不要換個自動鉛筆?那種一碰鉛就折了的。避免我自己帶的被旅客借走當武器。” 她笑說,“你還想干嘛?干脆你咬破手指寫血書吧。”
玩笑歸玩笑,親耳聽聞這樣的事件發生在同行身上,卻讓我不禁想到,自己當年剛剛成為一名新乘時的心情:空乘,到底是一份怎樣的工作?
為了成為一名空姐,我們都經歷了無數的培訓和考核,強度之大和高考前不相上下。然而,在現實的飛行中,服務卻幾乎成了我們唯一“在做”的工作。大家每天看到的都是我們的“端茶送水”,至于在那背后的應急處置、醫療、危險品處置.....日復一日地訓練,who cares?
這次事件,又把我拉回到了每一年復訓的場景中去。我在想:如果是我,我會怎樣呢?
先說幾段自己的經歷吧。
1. 前兩天飛某城市,一位目測近一米九的好漢,上來就把一半人高的大箱子扔地上,頤指氣使讓我幫忙放。我說:“先生,這箱子稍微有些沉,可以請你和我一起放嗎?”他無比淡定地回道:“那還要你們干嗎?”
2. 某一次飛某城市,一位旅客上了飛機之后揚言要投訴空姐,為什么呢?因為飛機上的毛毯發完了且沒有她最愛吃的牛肉飯.....
3.某次航班,中國籍乘務員跟中國人說中文,這個中國人回復X語,最后給了中國乘務員一個投訴,就因為該乘務員跟她講中文了,她認為這個乘務員很不禮貌太失禮了。
咳咳......
講真,我不知道在旅客心中,乘務員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但是作為業內人士,我很想站出來為姑娘們說幾句話:
在航班上,當你渴了餓了,她們為你倒上一杯果汁,送去一份熱騰騰的飯;
當你覺得冷了,她們為你披上一條毛毯,送來一杯熱水;
當你不會填寫入境卡時,她們細致耐心的解釋給你聽;
當你需要筆,她們掏出一支筆;
你需要辣椒醬,她們為你添上一勺辣椒醬;
當你暈機或是不舒服,她們照顧你安慰你;
甚至,當遇到歹徒時,她們永遠是第一個挺身,沖在最前面的人。
她們這么做,為的是什么?
每個月飛行到110小時,這還只是“飛行時間”,不是值勤時間;每年雷打不動地參加各種類型的考試和復訓,這么做,圖的又是什么?
每當我以旅客的身份乘機,總是會看到,飛機到位了之后,不管廊橋有沒有接上,地服有沒有到位,艙門有沒有打開,乘客們都會迫不及待地起身,站立,開始拿行李。似乎沒有人會注意到尚在兢兢業業做手卡交叉檢查的乘務員們——她們還在一字一句的做自己的艙門程序。
所以,縱便近在眼前,她們于“端茶倒水”之外的付出也幾乎沒人在意。
據說,昨天新聞里那位被劫持的同行是一位乘務長。我們都知道,駕駛艙門永遠是飛機上最緊要的一環,一旦發生劫機,目的不外乎劫持人質打開艙門,但自從“9·11”之后,按照手冊的規定,在突發劫機時,無論艙外發生怎樣的變故,駕駛艙門是絕對不會打開的,這一點業內人士最清楚,當班的乘務長想必更清楚。
完全可以想象被兇器架在脖子上時乘務長的心情:絕境之中,誰能來救你?然而,從昨天新聞里的情況來看,艙門自始至終沒有打開——同行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所以,在我眼里,昨天的載旗航乘務長,值得我們所有人的敬意。
也許有人會說,一支鋼筆而已,要不要那么夸張?可是就是這樣一支常見的書寫工具,放在你的頸部動脈或者喉管上的時候,依舊是致命的。換位思考,你還可以故作輕松地說出這句話么?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空乘到底是一份怎樣的工作?他們是送餐送水的服務員嗎?是的。是能滿足你各種需求的次元袋嗎?是的。是危境中擋在你身前的救援嗎?也是的。也可以說,以上皆不是,她們只是在“普普通通”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說一句略顯裝X的話,當你決定成為一名空乘的那一刻,心中就要有一定的“覺悟”了,因為真正要你做到的,可不是精致的妝容和神采奕奕的面貌——在那之上,還有更高的職責。哪怕旅客只能看到:擺在自己小桌板上的餐食飲料、站在艙門口甜甜的笑容以及一雙大長腿。
至于“這雙腿”還會穿救生衣、會放滑梯、會拉救生筏、會用海倫滅火瓶、會戴防煙面罩、會處理心腦血管疾病、會做CPR、會處置骨折、會包扎傷口、會登乘救生筏、會搭帳篷、會收集雨水.....會一切“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卵用”的技能,旅客們不需要知道。他們只需知道,最后的時刻,這些技能能成為保命的稻草。
在我眼里,我的同行是這樣一群人:無論今天的航班是幾點起飛,你看到的永遠是她們面帶笑容,妝容一絲不茍,發型絲毫不亂。沒有人知道今天的乘務組是幾點起床的,已經飛了多少小時,后續還要飛多久;沒有人知道她們上次回家是什么時候,是否想念自己的家人;沒有人知道她們為了今天的航班進行了多少訓練,付出了多少汗水;沒有人知道她們上一段航班有沒有受委屈,被欺負,哪怕她們剛剛擦干了眼淚。
沒錯。乘務員不是醫生,但面對出車禍的路人,她們可以跪在地上一遍一遍地做著CPR。乘務員不是警察,但面對劫機的旅客,她們可以本能地沖在最前面。乘務員不是超人,但在緊急撤離時,她們永遠把旅客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對于每一個乘務員,旅客稱呼她們什么并不重要。空姐?服務員?美女?都可以。真正重要的是對于每一份職業的尊重——請不要在遇到危險時才想起,乘務員是客艙里唯一可以救你的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哈爾濱機場:舉行T2轉場最后一次實戰演練 4月30日啟用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