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票價格改革將加劇航空業整合
日前,民航總局和發改委聯合出臺文件,規定“對旅客運輸票價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國內航線,均取消票價下浮限制,航空公司可以基準價為基礎,在上浮不超過25%,下浮不限的浮動范圍內自主確定票價水平”。這是10年來針對機票價格上下限幅度的第二次改革,或將加劇行業的分化整合。
上次價格改革要追溯到2004年。2004年民航局公布的《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規定,航空運輸企業在境內外銷售國內航線客票時,以平均每人每公里0.75?元作為國內各航線基準價,在上浮25%,下浮45%的幅度內確定具體價格。
廣發證券研究員楊志清分析,設定票價下限目的即在于防止惡性價格戰,規范運營市場。不過實際運營中,上述限價規定并沒有得到充分執行。一方面,由于航空公司間競爭日趨激烈,在行業需求低迷的情況下,提價非常困難,因此上浮限制很少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在淡季尤其是高鐵參與競爭后,票價折扣幅度通常較大。
以春秋航空為代表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推出99元系列經濟艙票價產品搶占市場,基本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不低于4.5折銷售的價格體系。在此局面下,各大航空公司實際執行的淡季特價和遠期預售價等特殊艙位價格也早已突破下浮的下限。
由于實際運營中下浮45%的下限長期名存實亡,價格戰中經常出現低折扣票價。興業證券研究員曾旭評價,此次放開折扣下限,應該是官方順應市場的一次修訂,短期內對于行業整體影響不大。
不過,從國外經驗來看,放開票價管制后,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可能會引發激烈的價格戰。
美國1978年放開價格管制后,涌現多家航空公司,航線上競爭激烈,票價大幅下降。放開票價管制,將促使市場劃分為低成本航空和大型多網絡航空公司兩個極端,處于中間層面的航空公司也將紛紛向兩端轉型。長期來看,某種程度上也會加劇行業的分化整合。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