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機場變角斗場
突如其來的降雪給春節返程的旅客帶來巨大的沖擊。日前,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大雪導致大量航班延誤,數千名旅客滯留機場達20多個小時。有媒體曝光,部分旅客激動之余打砸機場,機場“如同戰場”。然而,2月7日,新鄭國際機場對外通報稱,網傳信息存在虛假和夸大成分,并未發生旅客打砸南航柜臺的事件,警方目前正在尋找最早發帖人。
新鄭機場是否遭遇過激乘客打砸,這并不是重點。問題的關鍵在于航班延誤后,機場和航空公司能否對乘客進行妥善安置。在通報時,機場在否認打砸柜臺的同時,并未否認“極個別旅客對航班延誤影響行程情緒激動”。且事后,這一事件的親歷者旅客劉丹表示,當時機場狀況非常混亂,“有人在圍著柜臺鬧,還有人只能坐地上等,我還見到有個人忍不住了,嚎啕大哭”。以此來看,新鄭機場和航空公司在安置旅客方面,做得并不完美;而當地警方“尋找發帖人”的做法,更讓人有轉移焦點之嫌。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乘坐飛機出行的人越來越多,而機場糾紛也隨之增加。據了解,云南、上海多地都曾發生過因航班延誤,旅客沖擊機場的事件,有些甚至是極端事件。這不由得令人深思,國內機場為何頻繁變成沖突不斷的戰場?
不可否認,天氣原因是造成航班延誤的重要因素,但這并不能成為機場和航空公司拒絕妥善安置乘客的借口。選擇飛機出行的人大多有急于處理的事務,一旦日程耽擱,自然比乘坐火車、汽車出行的旅客更容易情緒激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機場和航空公司理應展現出更多的耐心和更完善的服務,通過及時的信息發布和良好的溝通方式,讓乘客情緒保持平穩。然而,由于服務意識和相關應急機制的缺乏,當前國內機場和航空公司的做法很難讓人滿意,反倒是經常相互推諉,逃避原本應當承擔的責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日本、英國的航空公司多采取人性化措施應對航班延誤引發的“危機”。在英國,一些航空公司規定,如果航班延誤超過4個小時,會根據等待的時間,合理地向乘客提供餐食和點心,并免費提供撥打2個短電話或發傳真和電子郵件;如果延誤到當地時間第二天,將免費提供食宿。這點值得國內學習。
當然,對于打砸機場的行為,要依法處置。但要想徹底平息乘客的“戾氣”,民航管理部門理應對我國的航班延誤應對機制作出更大的改革,比如,建立航班延誤后的信息發布機制,及時讓滯留乘客了解航班信息;建立航班延誤后的現場安撫機制,讓機場和航空公司派專人提供必要的餐飲服務,讓乘客感覺受到尊重;與此同時,要加強航空公司員工培訓,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避免服務人員“一問三不知”的現象發生。唯有如此,航空公司才能贏得更多旅客的“芳心”,民航事業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評論:航班延誤乘客維權也要理性
- 下一篇:代理人不應淪為機票“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