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旅客撒潑 當上帝的乘客也該有點上帝的樣子
近日,北京至廣州的CZ323航班旅客沈某因對飛機乘務員服務不滿,對其進行辱罵,并要求其進行書面道歉。遭到拒絕后,沈某拿起一杯水將兩名乘務員的臉和衣服潑濕,并揚言“信不信我找當地朋友收拾你們?”“我連你們后臺一塊收拾!”。(4月12日新華網)
近年來,社會上發生的各類侮辱、打罵服務類行業工作人員的事件層出不窮,導火索往往都是顧客覺得服務人員招待不周,讓自己受到了侵犯。
當前,大部分服務行業工作人員的社會地位較低,社會認同度較差。這一點從很多父母從小對孩子的教育中就可以看出:“你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后就是個端盤子的。”加之“顧客即上帝”的觀點著實“深得人心”,很多人在對待服務業工作人員時往往頤指氣使,頗有居高臨下之感。
人與人是平等的。顧客的人格并不比服務人員更高尚。服務業工作人員為客戶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是應當的,而顧客對工作人員保持應有的尊重更是必不可少。尊重是相互的,服務業出售的是服務,而非員工的個人尊嚴。
“顧客即上帝”,并不是說顧客說什么就是什么,這只是一種營銷思路,目的是為了給客戶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但這句話往往被商家和消費者誤讀。前幾年興起的“跪式服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商家通過“貶低”自己的身份讓客戶的身份顯得“尊貴”:酒吧里的服務生要跪著給客人倒酒;請到家里的保姆初次見面要跪著以示對“主人”的忠誠。
而顧客往往比商家更“信奉”這句話,甚至將其作為一道一旦與商家發生沖突便亮出來的“護身符”。因著這個思路,顧客往往會向工作人員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如帶走自助餐廳的食物、損害服務設施等等。“顧客是上帝”,顧客們事實上已經變為自私的利己主義者。
“顧客即上帝”的觀念具有極端性,且表面上是對消費者的尊重,實際上已將買賣雙方置于不對等的地位,極易滋生出“暴發戶心態”。無論是對于商家還是對于顧客,都該認識到一點:顧客不是上帝。一味地強調“上帝”的權益及尊嚴只會讓所謂的“上帝”成為真正的“暴君”。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