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民航領域鼓勵民間投資項目清單公布引關注
(王世鑫/制圖)
在計劃經濟時期,民營資本涉足民航業幾乎是天方夜譚。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2005年,當時的民航總局首次批準民營資本獨自籌辦民營航空公司,當年,鷹聯航空、春秋航空和奧凱航空三家民營航空應聲落地,在我國民航改革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長久以來,民航是我國較早對民間資本開放、并且開放程度較高的領域之一。
8月22日,民航局、國家發改委聯合對外公布《民航領域鼓勵民間投資項目清單》(下稱《清單》)。《清單》共28個項目,預計總投資規模達1100億元。此舉被視作是繼2005年首次允許民資進入民航之后的再一次“破冰”之舉。實際上,《清單》的28個項目,是對今年1月正式實施的《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的細化和具體體現。與此前的相關規定相比,新《規定》進一步放開了民營資本的投資限制。
政策出臺:一石激起千層浪 各方關注
據了解,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在交通、油氣、電信等領域推介一批以民間投資為主、投資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潛力大的項目。緊接著,8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破除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障礙。8月22日,民航局與發改委便聯合發布《清單》。從民航局和發改委的迅速反應可以看出,之前民航已有充分準備。
民航局發展計劃司表示,發布《清單》是為進一步拓寬民航投融資渠道、充分調動民間投資民航領域的積極性,民航局、國家發改委聯合組織民航領域鼓勵民間投資項目遴選,從“補短板、促改革、調結構”和充分激發市場活力角度重點選擇了28個項目。《清單》涵蓋了運輸機場建設、通用機場建設、貨運物流、飛機維修、航空救援等民航傳統領域項目以及無人機物流配送、無人機飛行校驗、航行新技術、機載數據通信等民航新興領域項目;涉及固定資產投資、新技術研發應用、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不同類型。這些項目的實施,將優化民航領域投資結構,有利于激發民航傳統領域市場活力、提升企業管理能力,有利于加快新興領域科技研發、標準制定和市場開拓,推動民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民航行業高質量發展。
《清單》項目主要包括鄂州民用機場等11個已確定民間投資方項目和呼和浩特新機場等17個擬吸引民間投資項目。對于已確定民間投資方項目,有關方面將從“項目落地”“能發展”的角度,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和實施建設,盡快投產形成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對于擬吸引民間投資項目,有關方面將采取多種方式向社會推介,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民航局、國家發改委還將根據本批項目進展情況,適時推出第二批項目清單。
民航局、國家發改委要求,有關省(區、市)地方政府、民航行業管理部門、民航企事業單位要密切協作配合,加強清單項目宣傳推介、抓好組織實施和服務監管等工作,促進民間資本進得來、能發展,切實激發民間資本進入民航領域的積極性。
《清單》出臺一周時間,百度搜索條目已達42萬多條,以“民航 民間投資”為關鍵詞的搜索量更是接近百萬條,新浪微博轉發量也相當巨大,足以證明民資進民航之備受關注。
媒體聚焦:全方位開放,有助于民航業長遠發展
8月22日當天《清單》公布之后,立即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新聞。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東方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經濟網、新浪網、澎湃、界面、新民晚報新民網、東方財富網、中金在線等媒體均全文刊發《清單》;民航業內媒體更是顯得十分興奮,中國民航網、中國民用航空網、民航資源網等媒體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網站均迅速發布,其中,中國民航報微信公眾號當日推送就獲得1.2萬點擊量。此外,《清單》中項目涉及的民航領域或者省市的地方媒體對于該條新聞表現出極大的關注,例如,吉林省和長春市的各大媒體就競相轉發《清單》,是因為吉林長春市農安通用機場建設項目在列;《臺州晚報》更是以《臺州機場改擴建項目列入民航領域鼓勵民間投資項目》為題加以重點報道;通航資源網則梳理出《12個通航項目入選民航領域鼓勵民間投資項目清單》。
由于事涉投資話題,財經媒體對這一消息同樣投注了相當的熱情�!兜谝回斀洝贩治鲋赋觯肚鍐巍饭嫉囊淮蟊尘笆�,“今年上半年,在基建投資回落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創下了19年來的新低。不過,下半年,隨著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的加大,基建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都有望回升。本次民航局和發改委聯合推出的《清單》,正是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參與基建補短板的重要舉措。”
《21世紀經濟報道》則在題為《促進民間投資項目清單紛至沓來 尚需配套政策護航》的文章提出,應當有配套的政策“護航”民資進入民航領域,“如機場等項目建設,僅投資機場而空域不加快改革,民間投資機場可能會虧損。中國民航大學機場學院綜合交通研究所所長歐陽杰認為,通用機場發展潛力大,對于企業來說投資機場,可以結合航空優勢,搞地產開發、旅游等,市場化條件更有利。但是要注意的是,目前低空沒放開管制,不只是制約常規飛行器的制造,也影響特殊飛行器的發展。”
“這次的《清單》意味著民營資本今后能參與到更多的領域。民營資本有著創新的動力,也有不少掌握著先進科技的企業正在崛起,尤其是無人機物流配送、無人機飛行校驗等新興領域,無人機的龍頭企業正是民營企業,讓它們參與進來,可以激發出民營資本的特性和活力,對于民營行業的多層次、多元化發展是十分必要的。”8月26日,《南方都市報》發表《全方位開放,有助于民航業長遠發展》的文章。文章中寫到,“民航領域的開放,有助于促進自由競爭,對于整個領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全方位的開放,才能有助于民航業的長遠發展。今年是民航業市場化改革的第十五年,希望能更進一步,有所突破。”
業內聲音:公布清單表明民航對民資進入更加積極開放
目前,在我國58家航空公司中,民營和民營控股公司達15家。此外,現在民間資本已經進入除空管以外的所有領域,甚至在有些領域中已發揮主體作用,比如,民間資本在通用航空、航空器維修及飛行學校等領域涉足較多。但是,“航空運輸業作為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交通運輸行業,不同于其他充分競爭性領域,是一個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投資規模大、投資回報周期長、技術壁壘和運營壁壘高。同時,航空運輸業也是對規模效應依賴程度非常高的一個行業。”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孫繼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是民間資本進入民航領域的難點。
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運輸處處長張文華見證了這十多年來民資一步步進入民航、成為民航不可或缺一部分的過程,也看著區內民營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從籌建到資本市場上市的一路發展壯大過程。“華東局在這一過程中貫徹上級精神,積極支持民營航空發展。”
她在《清單》公布后表示,這表明民航主管部門對于民資進入所持態度更加積極主動,同時“民航業這些年的高速發展,足以證明民航主管部門走了一條正確的改革開放道路——引入民營資本——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鼓勵競爭,打破壟斷,激活市場,不僅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多種多樣的航空產品和服務,也成為助推中國民航高速發展的重要手段。”她并指出,“民航運輸提供的是公共產品,應多考慮其安全這一基本屬性,因此政府在引入民間資本的同時要更多地關注其安全能力和安全文化建設,把好安全關口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社會資本的活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許召元對民間資本進入相關專業領域的制約項較為擔憂,他解釋:“以往雖然一再提到降低民間資本門檻,既打破針對民間資本設障的‘玻璃門’,又拆除了影響政策實施的‘彈簧門’等,但是從一些企業所反映的情況來看,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如何進一步明確民間資本的回報機制,特別是在環保、交通能源、社會事業等服務業領域,項目的回報機制并不明確。比如,民間投資進入鐵路交通項目以后,項目運營如何定價,價格怎樣調整,客運和貨運怎樣調整,項目的具體收益怎樣,都不太明確。”(《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柏蓓)
附:首批民航領域鼓勵民間投資項目清單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空港關注:國內機場賺錢能力排行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