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客機變貨機!走進山東太古“客改貨夢之隊”
在90天的時間內,一架載客的民航客機如何搖身一變成為一架拉貨的貨機?近日,筆者來到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太古),走進有著客改貨“夢之隊”之稱的BCF三線,了解這個改裝客機的“客改貨”團隊日常。
“夢之隊”兩次改裝打頭陣
“這架飛機客改貨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了,忙碌了幾十天,眼看著就快到交付的日子了。”說話的這位名叫呂秋云,是山東太古BCF三線的生產主管,他告訴筆者,BCF三線的前身是原大修部三車間一線的BCF客改貨團隊。
2018年7月,全球首架(除試驗機外)波音737-800型客機客改貨工作就是由他們團隊完成,在山東太古內部,他們團隊有著客改貨“夢之隊”的稱號。團隊成員大多數來自山東太古前期客改貨團隊,擁有多年的改裝和定檢經驗。
2019年6月,山東太古進行了車間改造及客改貨項目重組,精簡了客改貨團隊成員,BCF三線也由之前的50多人精簡到了32人。
人手少了,但客改貨工作卻沒有少,面對新形勢,BCF三線自告奮勇,主動請纓,又擔任了重組后的首架波音737-800型客機的客改貨任務。“以前團隊的工作模式肯定是不適用于重組后的團隊,想要完美的完成任務我們必須做出改變。”呂秋云說。
作為車間BCF項目成功改革的“試驗田”,客改貨團隊所有成員都清楚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專業人做專業事”是客改貨團隊堅信的一點,重組后的三條線開始實行人力輪轉制度,進行人力資源的合理再分配。“以前我們三條線是幾乎各自為戰的模式,現在我們是人力的動態輪轉制度。”呂秋云告訴筆者,因為存在幾架飛機同時進行客改貨工作的情況,根據每架飛機進度實行人員調配,“三條生產線,互相輪轉,形成一個人力輪轉的閉環調配。”呂秋云說。輪轉制度讓BCF三條線齊頭并進。
作為重組后首架波音737-800型客機客改貨工作團隊,BCF三線自身有著很強的“硬實力”。據了解,BCF三線團隊中工程師有13人,涉及創新專利7項,精益項目6項,工藝改進10余項,是一只思想覺悟高、工作態度積極、業務技能過硬,有擔當、有理想的創新型班組。
每逢天降大任,必有驚艷表現
改革與創新上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企業永葆活力的力量源泉。
呂秋云告訴筆者,BCF三線也在創新的道路上堅定地走著,他們不斷的改進工藝流程,創新工作方法,將復雜的工作簡單化,將雜亂的工作的流程化,將零散的工作系統化,將獨立的專業項目化。
由他們改進的“ON BENCH DRILL”鉆孔工藝極大的提高了鉆孔的準確性,降低的鉆孔的勞動強度、空間限制和風險;創新的“PRE-SUBKIT”組裝工藝將零星繁多的客改貨部件在車間組合成組件再安裝到飛機上,提高了機載定位的準確性,降低了部件遺漏的概率;不斷總結發現的“JOINT CUT”切割方式減少了切割的部位,節省了切門時間并有效的防止結構變形。最近研發出的上門柱離位組裝,給整個改裝項目提供了一種新的改進思路,也極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改裝精度,提前了改裝的進度。“目前我們班組正在做第六架波音737-800客機(除試驗機外)客改貨工作,各方面的經驗也有了,工作起來還算順手。”呂秋云說。盡管已經是第六架,但作為團隊改革重組后的第一架,呂秋云坦言這也算是一個“第一次”。
說起全球第一架(除試驗機外)與重組后第一架的區別時,呂秋云說兩者之間有共同點,也有很多的不同。“除試驗機外的全球首架波音737-800客改貨時,我們團隊真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面對一個完全新的改裝,團隊做了大量的工作。”呂秋云說。而談到重組后的第一架,呂秋云說這是一次看得見的挑戰。“因為我們已經做了5架了,作為第6架改裝在改裝技術、流程上我們都已經心里有底,對可能遇到的困難也有所準備,但因為重組后人員的調整,我們多多少少也有些自己的擔心與考慮。”呂秋云說。
“每逢天降大任,團隊必有驚艷表現。”作為客改貨“夢之隊”,BCF三線全體成員都充滿信心,結構、復合材料、航電、機械1、機械2等5個專業通力合作,在加上區域責任制的制度護航,BCF三線再少了近20人的情況下并沒有影響工期,目前飛機改裝已經進入尾聲,很快就要完工。
成員各個有擔當
除了團隊“硬實力”外,BCF三線能夠在重組后擔任第一架波音737-800客改貨工作還離不開團隊的幾個“特質”。
首先是在團隊管理上,BCF三線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筆者注意到,在工作的車間里張貼著安全衛士展板,以每架飛機滿分100分,實行單機考核,月度公開評選安全衛士。實行的區域責任制,實現了“誰主管、誰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管理。
據了解,區域責任制是將客改貨飛機的所有工作分成三個區,一個是門周圍結構改裝區,簡稱門柱區;另一個是負責客艙加強腹板、座椅導軌和RCB加裝的,簡稱RCB區;最后一個是負責地梁和內襯的,簡稱地梁區。同時對應的設置3名區指揮,將工作者根據工作量的大小合理的分配到三個區,由3名區指揮統一協調指揮和安排。
區指揮不僅負責該區域的人力安排,還需要負責該區的工作質量、工作進度和人員考核。而飛機檢驗員對三個的區人力進行統一的調配,對各區質量進行檢查、抽查和監督,并對區指揮進行考核。
有了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還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執行力與態度。
“實在”、“踏實”,呂秋云用這兩個詞形容團隊成員,他說在BCF三線從來沒有攀比,大家從沒有因為加班、趕工期而有所怨言,更多的時候是在工作忙碌的時候主動留下來加班。“一個團隊成立后,在整體技術能力上會有一個很快的提升,但后期隨著技能提升空間的減小,如何繼續‘挖潛’就成為一個難題。”呂秋云說。此時,團隊凝聚力以及成員的心態就成為挖潛的關鍵所在。
呂秋云告訴筆者,團隊門柱區域負責人張建明幾乎從不請假,今年僅有的幾次請假也是因為買房子需要去辦理手續。“按說好不容易請了一整天的假,他上午辦理的快辦完了,下午應該回家休息休息的,可他辦完了直接返回單位來上班了。”呂秋云說。假都已經請了,可張建明知道團隊忙,他辦完了必須他去辦理的手續后還是回到了工作崗位。
“我想休個雙休,孩子出生一周了我也沒回去,這兩天工期差不多了,我想回去看看妻子跟孩子。”團隊中的劉健,孩子出生一周,他硬是瞞著單位所有人,等忙完了進度才告訴領導、同事。“當時聽到他說,我心里一下子就不好受了,他知道大家忙不過來,就連孩子出生了都不告訴我們,直到忙完了那一段他才說,而僅僅只是為了休一個周末。”呂秋云說。
李佳霖是團隊中比較年輕的一位,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對這個工作是“真愛”。家庭條件相對比較好的他工作起來卻很拼。2015年入職的他總是一個人留下加班干活,很多又累又臟的活他都是第一個往前沖。
這個項目的成功運作對于中國民航和山東太古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進步意義,它預示著現役的大部分737-800客機都可以改裝為貨機,煥發新生,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未來將會成為一個可持續的發展項目;同時這個項目的持續成功運作也讓波音公司關注到山東太古強大的改裝業務能力和大國的工匠底蘊,為同波音后續進行深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與波音的成功合作也將山東太古推向了國際化,新簽了很過世界級的大客戶,為公司發展帶來更大的效益平臺。也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的同時,發揮更全面的社會職能作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郭慶迎:機務人要嚴把安全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