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航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長途旅行方式 沒有之一
今天一早看到東航空難的消息,很痛心,近十二年的飛機安全記錄就此終結,真的感覺今年的中國民航實在太難了。
不僅遭受到了歷史性的行業虧損,還觸碰了安全底線的重大事故。
但在這里,我想說的,其實還是那句老話:信息比黃金更重要。很多人就此因為一次空難,而開始質疑甚至全盤否定民航運輸的安全性,其實大可不必。
從世界來看,民航運輸,尤其是公共航空旅客運輸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長途旅行方式,沒有之一。
飛機,仍是公眾所應信賴的可靠交通工具。
01
商業公共航空到底有多安全?
我曾記得上課時,一位教授對飛機的安全性做了一個特別形象的說明。一個人在醫院看病,院內感染致死性疾病的概率甚至高于一輩子乘坐飛機遇到致命航空事故的概率。
911事件后,美國很多人開始恐懼乘坐飛機,進而在長途運輸中更多選擇了自駕,普遍認為自駕更為安全。
但在此后5年的數據統計發現,高速自駕發生致命事故的概率其實遠高于飛機。很多由飛機轉為自駕的美國人,反而遇到了本不應發生的致命交通事故。
甚至曾有文章直接表明,這種所謂飛機不安全論的宣傳,實際上是將公眾置于更加危險的境地。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的交通事故率已經在全世界處于非常低的水平。其他國家如果類比飛機與自駕的安全性,其結果的差異性可能更大。
有人可能會說,中國高鐵運量大,速度快,安全性似乎碾壓飛機。這一點,我不否認,但高鐵并不能帶你飛過太平洋、跨越大西洋。超過800公里的長途行程選項中,飛機仍是最為安全和便捷的選擇。

02
空難報道的高關注度放大了航空的不安全憂慮
這幾年,隨著馬航兩次事故,波音737MAX的事故,很多人會因此產生疑問,覺得空難好像越來越多,是不是飛機變得不安全了?航空安全性在退步?
其實并不盡然。反而,根據各類統計,隨著飛機技術的提高以及管理水平的加強,全球的航空安全性實際都是在不斷進步。從縱向的時間看,空難概率實際上已經大幅下降。
而這種感知的背離,主要原因在于航空運輸基數的擴大以及公共新聞事件的關注度和沖擊性。
先說基數擴大。
如果不是受疫情影響,全球航空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一直呈現整體運輸人次不斷攀升,創歷史記錄的大趨勢。如今的航空運輸人次的基數到底有多大?

做個最直接的形象說明,一天24小時的每一分鐘里,全球各地都有著不少于2萬人正在乘坐飛機,飛行在空中。每天全球的飛機起降高達12萬次,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狀態。但是一年內所發生的致命性空難,掰著手指都數地過來。
分子和分母一對比,航空運輸是否安全,其實顯然易見。根據IATA的數據,每420萬次的航班中,會發生一次的致命性事故。一個人如果每天都乘坐飛機,100%遇到空難,需要16581年。
其次,空難的公眾關注效應。
每一次的空難,不得不說都是一場災難。飛機運輸的特性決定了空難常常都是機毀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上百人的傷亡,對于任何國家而言,絕對都是當時的頭等大事了。
無論哪里發生空難,不出24小時早已全世界盡知。各種鋪天蓋地的報道下,很直觀地就讓人感同身受。畢竟誰能保證下一次乘坐飛機,遇到的不會是自己。
這種高公眾關注度,間接上放大了空難的效應。而每天都在發生的交通事故,卻因為缺乏新聞性,而難以被大家注意到。
兩相對比,自然就會產生在看到空難事故后,認為飛機比汽車還不安全的感覺。
03
全世界至少十家大型航司30年未發生過任何致命事故
可能用一家航司安全飛機的時間多久來衡量安全性,其實有失偏頗。畢竟如果不飛,或者飛地少,也一樣不會發生事故。那么,由此推論,高麗航空也能算是一家非常安全的航司。
因此,這里所指的基本為全世界較為大型,擁有洲際航線能力的航司。榮登這個三十年安全航司的列表中,主要有以下航司(排名按英文首字母順序):
加拿大航空、印度航空、新西蘭航空、全日空、英國航空、阿聯酋航空、日本航空、荷蘭航空(KLM),維珍大西洋航空、澳洲航空
如果將指標放松到25年,則有更多的例如美國三大航、俄航、漢莎、西南、新加坡航空這樣的耳熟能詳的名字入列。
這里特別要提下澳洲航空。
如果用時間指標,澳洲航空可能可以榮登“全球最安全航空”的寶座。畢竟上一次澳航的致命空難事故,發生在1951年,整整71年之前。
隨著時間的累積,當然希望未來也能有中國航司進入這份榜單。
需要強調的是,這里的安全記錄并不包括那些完全非航司所不可控事件導致的人為空難。
一點思考
這篇文章倒不是想辯解什么,好像認為空難也是理所應當一樣。只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在信息的海洋里,能夠更多客觀冷靜地獨立思考。
空難,我們當然要關注,不僅關注,還要對事故調查,成因以及如何在未來避免類似事故做到全程公眾參與監督。事故概率這種事,對全體公眾是百萬分之一,但對遇難者及其家屬的打擊,則是100%。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安全,隨著安全里程的累積,各類的航空事故仍在一定時期不可避免。我們所能做的,更多是從歷史事故中充分吸取教訓,盡力減小甚至避免一切受人為因素干擾的事故。
說句題外話,在航空法律的研究里,我最不喜歡各類航空事故人身損害賠償以及對地面第三人責任研究。我甚至希望這些知識永遠都沒有用武之地。如果干這個能發家,對真正喜歡航空的人,一定是痛苦的。
最后,還是想說,對航空的安全性,不要因一次事故而失去了信心。祝大家都能在未來的飛行里,起落平安!(來源:民航資源網)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