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機場落戶鄂州市背后的選址爭奪戰
鋼城舊記憶,港城新名片
鄂州建市之初,利用改革開放的政策環境,確立“工業立市”戰略,以鄂鋼、程潮鐵礦為代表的重工企業奠定了城市工業發展的基礎,成為鄂州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走過三十余載,以資源為經濟驅動力的發展方式已經面臨發展難題,改革開放必須向更深層次、更高水準挺進,鄂州審時度勢,一場以要素驅動發展的戰役悄然打響。
歷經18個月的努力,2016年4月6日,國家民航局正式批復《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機場選址報告》,同意將燕磯場址作為鄂州民用機場的推薦場址。
核心樞紐的引進,不但改變鄂州的城市印象,在深層次上,還將改變這座城市的產業格局和發展方式,成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戰略支點。
歷史性機遇降臨,鄂州又一次站上了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奮力開啟新一輪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一篇生動的發展故事正在起筆繪就。

“撿耳朵”碰到的歷史機遇
回溯當初競爭樞紐項目落地的歷程,可以用峰回路轉、跌宕起伏來形容。
時間還得從2014年9月談起,當時副市長江國新正在省發改委開會,偶然得到一個重大消息:順豐集團因發展高端快遞的需要,正在湖北謀劃選址,建設專業貨運機場。
有這等好事?要知道,順豐集團在當時風頭正勁,從當時的“三通一達”的市場擠壓中脫穎而出,成為快遞行業的龍頭老大,而且,建設機場就等于建立一個超級轉運中心,將產生龐大的貨運量,對當地的經濟推動力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2012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大力發展航空經濟也上升為國家戰略予以鼓勵發展。
宏觀政策鼓勵加上快遞產業覺醒,鄂州市決策層感覺到鄂州應該有很好的機會,要知道,上世紀90年代,鄂州段店曾是武漢天河機場的備選場址之一,只是最后選擇了黃陂。
然而,現實情況是,順豐集團在2013年就啟動了機場選址工作,省內多個兄弟城市早在一年前就已著手開展此項工作,并且已經到了相當的程度。鄂州作為一個后來者,該如何抓住這次不可多得的機遇?
向時間要效率,向落實要方法。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跟蹤順豐項目,主動作為,迎難而上,積極謀劃,從2014年10月起,各項行動次第展開:抽調干部、成立專班、收集資料、分析研究。先后8次邀請順豐專家組對鄂州參與項目選址進行可行性研究,專家一致認為,鄂州在區位與產業方面確實優于其他兄弟城市。
這樣的結果對雙方來說已有預料,并不意外,反倒是鄂州對項目的認知讓順豐團隊眼前一亮。在最初規劃中,順豐只是針對企業的業務發展需要而決定建設機場,而鄂州卻站得更高,將項目定位于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的戰略高度,以及順豐作為“國家隊”參與國際物流市場的大競爭來謀劃,視野一下從全國轉向全球。
此外,鄂州市提出的“多式聯運”概念,也加分不少。由于鄂州有公路、鐵路、水路的交通優勢,再加上空路,鄂州完全可以實現“公、水、鐵、空聯運,江、湖、海、空直達”的復合型立體交通網絡,實現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和無縫銜接,能有效降低企業快遞運輸和綜合成本。
2014年11月,省委、省政府和順豐集團決定擴大選址范圍,鄂州市被納入綜合比選對象,正式與其他6個兄弟城市同場競技,拉開了正面參與競爭的序幕。
挑戰“不可能完成”的招商任務
成功搭上場址比選的“末班車”,考驗卻遠未結束,根據安排,留給鄂州的時間只有7個月。
這7個月,要在空域技術、軍民空域協調、環境保護、地質構造、產權等諸多問題上進行論證,均需要取得上級相關部門的函件支持,可以說,這是一場近乎苛刻的任務,在時間的準備上,鄂州就輸給對手一大截。
“這場比賽,競爭激烈,壓力巨大。”參與過場址競爭的干部尹新年回憶道,從構想到規劃、從選址到項目批復,大大小小的手續多達400多項,各類標準和規范更是晦澀難懂,對于從未涉足該領域的工作專班來說,是對身心的雙重考驗。
面對困難,只能勇往直前。標準無從下手,那就逐句理解,逐句辦理;時間緊迫,那就挑燈夜戰,不勝不休,就是在一次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的努力過程中,鄂州市突破了重重關卡。
2015年3月11日,在全省7個備選場址 “7進4”的比選中,我市取得“1+2+1”的“入選”資格,歷險過關;4月13日,省政府向廣州空軍司令部正式發出《關于征求鄂州機場選址有關意見》;隨后,在“4進2”、“2進1”、又一次“2進1”的比選中,鄂州一次次位居專家評審得分的榜首;6月24日,順豐集團正式致函省政府,明確選定鄂州燕磯為順豐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擬建場址。
這其中,最難的一關便是在27天的時間里拿到原廣州空軍司令部批準空域使用的公函,這是參與項目競爭的“門票”,若拿不到,只能退出。尹新年介紹道:“專班人員馬不停蹄輾轉北京、武漢、廣州三地,時間緊迫到在路上起草報告,幾乎是在讀秒的形勢下,才順利登上飛機送出文件。”
經過一系列的報批,2016年4月6日,國家民航局正式發文批復,同意將燕磯場址作為鄂州民用機場的推薦場址。歷時一年零四個月,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機場項目正式落戶鄂州,創造了國內民航史上機場選址的最快紀錄。
轉勝為勢,乘勢追擊。機場項目落地后,省委、省政府將該項目作為省級“頭號工程”,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推進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建設,打造中部國際航空門戶,要求2017年12月20日確保配套工程開工建設。
一聲號令風雷動。鄂州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國際航空大都市建設的決定》,以傾其所有、竭盡所能、全力以赴的姿態,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先后完成預可研報告編制并順利通過、機場核心區5000余戶房屋實現和諧拆遷、促成湖北國際物流機場公司成立,如期實現開工。
如今,走馬湖水系改造工程、土石料堆場、綜合防洪排澇工程、機場區域配套市政污水處理工程、50萬伏超高壓配套電力工程、凈空保護電磁監測站、安置小區工程和機場快速通道等8個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到今年底,機場場平工程將完成總工程量的50%,計劃2021年正式投入運營。
向“中國孟菲斯”起航
“鄂州在什么地方?具體在哪里?”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我國“臨空經濟研究第一人”曹允春教授,他曾自嘲孤陋寡聞,正因為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他才開始熟悉這座城市。
根據規劃,機場總投資372.6億元,機場性質為客運支線、貨運樞紐機場,一期建設3600米4E級跑道兩條,按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30萬噸的目標設計。
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猶如一顆“原子彈”,一經問世,就成為業界乃至民間談論的焦點。這是我國第一個獲批建設的國際貨運樞紐機場,采用“航空貨運樞紐+龍頭航空物流企業”的模式,未來,這里將建成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樞紐,打造成“東方孟菲斯”,屆時,誰還會說“不知有鄂”?
聯邦快遞的入駐,使原本不知名的孟菲斯國際機場,一躍成為世界物流中心,孟菲斯也贏得美國“航空都市”的美譽。在順豐集團總裁航空顧問麥宗儒看來,鄂州與孟菲斯有很多相似之處。
鄂州也是全國航空網絡的“棋眼”,在全國航空網絡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1000公里半徑輻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1.5小時飛行圈可覆蓋全國90%的經濟總量、80%的人口。
這樣良好的地理位置,能夠形成軸心輻射式航線運輸網絡,所有貨物由中轉樞紐匯總后統一調度,線路的優化提高了航運效率,與順豐現有點對點航空運輸相比,能降低30%的成本。
“而對于鄂州而言,不僅僅是引進了一座機場,而是培育新動能的重要載體。”曹允春介紹道,在這樣的運輸網絡帶動下,將興起龐大的臨空經濟區,促使航空港相鄰地區及空港走廊沿線地區出現生產、技術、資本、貿易、人口的聚集,吸引臨空特性高、產業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落戶,實現航空物流與區域經濟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最終促進產業升級。
以孟菲斯為參照,鄂州根據臨空經濟特性制定了“一體兩翼”的格局規劃,以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主體,大物流、大數據雙引擎驅動;醫療健康、智慧制造兩翼發展,可直接配套鄂州現有電商、醫療健康、生物醫藥,光電信息、智能制造等產業,還能促進關聯產業延伸發展,實現區域產業間的協作和輻射。
據概算,順豐機場項目運營后,將產生20萬個就業崗位,每年能上繳200億元稅收,貢獻GDP2000億元,并與武漢天河機場共同構成武漢城市圈國際貨運客運雙核樞紐。
眼下,鄂州正申報設立海關機構和綜合保稅區,力爭綜保區與機場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營,并做好口岸功能區和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工作,申報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力爭將鄂州片區納入中國(湖北)自貿試驗區,將鄂州空港建成國家級自由貿易港。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空港關注:A380折翼,它最后的客戶也要退單了......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