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動力能源公司:新航季“換擋保駕”舒適度
從3月31日起,首都機場正式執行夏秋航季航班計劃。新航季換季維保工作看似簡單,其實涉及的工作十分繁瑣,整個換季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的溝通、系統變更操作和信息核對,是個需要細心、耐心的活。為進一步提升能源運行服務品質,首都機場動力能源公司利用換季的契機,迅速開展了航站樓空調系統維保工作,確保在春季為廣大旅客和駐場單位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
調溫:掌風控水,計日程功
對于航站樓空調站而言,空調系統的“風調水暢”是確保服務品質的基礎。為此,空調站成立水平衡調試小組,測試航站樓空調水路系統供水合理性,通過計算后重新分配末端設備供應流量,將能源輸送到該去的地方。“很多人認為水平衡調一次就可以保持很長時間,但對于大型公共建筑來說,冬、夏供能模式不盡相同,在切換初期還需要進一步細調。”負責分析核算的王師傅說,每當開展調節工作時他都會加班到深夜,“我們現在動動筆、轉轉閥,等到夏季運行時航站樓就能更涼爽、更舒適,跟這份成就感比起來,現在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水路通常了,送風設備也要“跟得上勁兒”。100多萬平方米的3號航站樓,內設空調末端設備數千臺,各種管線遍布全樓,在一個月的過渡季內,要在不影響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完成如此大量的維保工作實非易事。作為航站樓的“能源管家”,空調站早在供暖末期便開始籌備,根據多年的運維經驗提前制定好了春夏過渡季的維保計劃,內容涵蓋了包括時間進度、維保標準、材料備件、人員安排等工作要點。同時,空調站各一線運維班組嚴格按照計劃安排開展維保工作,及時上報維保進度,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優化,為供冷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節能:深提能效,網保安全
如何能在提高服務品質的同時做到節能降耗,是航站樓空調站長久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水平衡調試系統的能源分配,機組的深度維保,進一步挖掘了能效提升的空間。空調站根據機組服務的區域,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十余臺機組作為重點實驗機組,并安排專員進行維保成效的跟蹤測試,從水路閥門管線到空氣處理設施,深度清洗、深度維保,確保機組運行能效有明顯提升。同時,空調站技術人員對部分重點實驗機組進行了傳動比改造,在確保運行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了空調送風量。
設備能效由專人跟進,設備安全也細化到人,航站樓空調站推行安全網格化管理,根據設備所在區域將安全責任細化到每一名員工。在本次過渡季的維保過程中,班組運行人員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還需要關注自身責任區域的空調設備運行情況,檢查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安全隱患。由班組每一名成員責任區域相連成的安全網,保護著航站樓能源系統的平穩運行。
掌控:運籌帷幄,設身處地
一張長桌,十臺電腦,目光一掃,樓況盡曉。這說的就是航站樓空調站樓宇自控班組的值班人員,他們管理著航站樓內包括空調、照明、防汛等諸多能源系統,肩負著3號航站樓內環境舒適度監控調節的重任。在供暖季結束后,樓內除特殊區域外停止了熱源供應,但航站樓內的環境依然要保證舒適。樓宇自控的值班員們利用現有資源,根據現場實際需求調整新風引入量,調節樓內各個區域溫度。同時,在能源管理平臺的幫助下,值班員可掌握航站樓各個區域的點時達標率,從而更好地分析運行模式的合理性,從而進一步優化調控手段,進一步提升航站樓的環境服務質量。
對于樓宇自控班組而言,一名優秀的值班員不僅要“運籌帷幄”,更要“設身處地”。樓內378臺機組的運行質量,126個關鍵測點的測量偏差,只有親眼所見、親身所感來才得到答案。趙師傅是中控班組的值班員,他每日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按照旅客迎候機流程檢查區域環境是否舒適,“進入過渡季后溫度波動頻繁,樓里不同樓層也存在著溫差,這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時間,走遍樓內旅客可以到達的各個區域,用旅客的視角,審視我們的工作是否到位。”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師旸:為乘客每一次平安抵達護航的“幕后”機長
- 下一篇:返回列表